文章详情
“双争”有我--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走进迎秋里实验学校开展健康讲座
  为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5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小明应邀来到迎秋里实验学校,为学生们送去实用的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知识讲座。


  讲座中,王小明医生通过真实案例向同学们强调了气道异物梗阻的危害,并从气道异物梗阻的概念、常见原因讲起,结合儿童误食小玩具、进食中玩耍跑跳大笑引起食物堵塞气道,让同学们意识到此类行为危险的潜在性。在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时,为了让同学们牢记,王小明医生运用“剪刀、石头、布”口诀进行教学,“剪刀”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定位,“石头”代表一手握拳,拇指抵住定位,“布”是另一手包住握拳手,迅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腹部,借助气流将异物排出。王小明医生一边详细讲解,一边配合规范的动作演示,将原本复杂的急救步骤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还讲解了气道异物梗阻的自救做法,当身边无人可以求助时,可以利用椅背、桌子边缘等固定物体,采用类似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进行自救,以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理论讲解和示范演示结束后,为了让学生们真正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王小明医生指导同学们两两一组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模仿王医生的示范动作,相互交流讨论。王医生耐心地纠正大家的动作,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掌握急救方法的要领。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当面对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情况时,学生们能够冷静应对,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次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一环,普及急救技能不仅能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更能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未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学校、社区等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活动,从儿童到老人,从理论到实操,全方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医院、学校、家庭携手合作,将急救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全民健康目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