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单孔胸腔镜手术,开启胸外科微创治疗新篇章
  胸外科手术,曾经因为创伤大、恢复缓慢而让许多患者感到畏惧。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最近,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的胸外科成功实施了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这项技术被誉为胸外科微创领域的璀璨明珠。它以“将微创理念推向极致”的特点,重塑了患者的手术体验,使得术后康复变得更加轻松。


张先生的就医经历

  65岁的张先生,在一年前的体检中发现左肺下叶背段存在一个直径约1.2厘米的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以及左侧胸腔靠近胸11椎体处有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囊性肿物。最近的胸部CT复查显示,上述肺结节较之前有所增大,而囊肿大小未见明显变化。胸外科的贾瑞主任医师在门诊接诊张先生后,告知他需要进行手术。起初,张先生对“开胸锯骨”的手术方式感到极度恐惧,但在贾瑞主任医师的耐心解释下,他了解到采用“单孔胸腔镜技术”仅需在腋下开一个约3-4厘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整个手术过程。该技术不仅能切除增大的肺部结节,还能一并移除潜在风险的囊肿。张先生在了解详情后,欣然同意接受手术。经过几天的全面检查,确认张先生身体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便于6月30日由贾瑞主任医师主刀,为张先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后6小时,张先生在护士的帮助下坐起并开始进食;术后第一天,他已能下床缓慢行走,疼痛感远低于预期,主要通过口服止痛药来有效控制。术后第四天,胸腔引流管被拔除,第五天张先生顺利出院。一周后的复查显示,那道小疤痕几乎隐藏在腋下,张先生的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他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轻松’就解决了大问题!”


科普时间

什么是单孔胸腔镜手术?

  顾名思义,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需在患者胸壁上开一个长约3-5厘米的小切口(通常位于腋前线或腋中线第4或第5肋间)。所有的胸腔镜镜头和精细手术器械都通过这唯一的切口进入胸腔,由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在高清影像系统的放大引导下,精准完成肺部、纵隔、胸膜等部位的各种复杂手术。

突破性优势

  1. 极致微创,创伤小:与传统开胸手术(切口长达20-30厘米)以及多孔胸腔镜手术(通常需要2-4个切口)相比,单孔技术显著降低了创伤。通过单一的小切口,降低肌肉和神经的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幅降低。

  2. 疼痛显著减轻,体验更舒适:术后疼痛是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单孔手术由于切口数量少且位置更优化(通常避开背阔肌前缘),对肋间神经的损伤更小,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多孔VATS和开胸手术。这减少了镇痛药的需求,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3. 恢复神速,回归生活更快:创伤小和疼痛轻自然促进了更快的康复。患者术后能够更早地下床活动,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也显著减少(平均术后3-5天即可出院)。快速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是单孔手术带给患者的直接好处。

  4. 美观性更佳:仅有一个隐蔽的小疤痕,位于侧胸壁,美容效果更佳,特别满足了年轻患者的需求。

适应症广泛

单孔胸腔镜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多种胸外科疾病:

  1. 肺结节/肿块的诊断与切除(包括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

  2. 早期肺癌根治性手术

  3. 气胸肺大疱切除

  4. 纵隔肿瘤切除

  5. 胸膜活检与固定术

  6. 手汗症交感神经切断术等

适合人群

  1. 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

  2. 对疼痛耐受性较差、恐惧术后疼痛的患者。

  3. 希望尽快恢复工作或生活的患者。

  4. 高龄、体质相对较弱但心肺功能尚可的患者(需医生严格评估)。

未来展望

  单孔胸腔镜手术代表了胸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是“精准外科”和“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减少切口数量,而是对手术理念、操作技巧和器械创新的全面要求。

  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胸外科团队始终站在技术前沿,不断精进单孔胸腔镜等微创手术技艺。医生们深知,技术的价值最终要服务于患者。通过严格的患者筛选、精细的术前规划、精湛的术中操作和规范的术后管理,将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为每一位适合的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让胸外科手术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通往快速康复的便捷通道!
返回列表